【導讀】公務員《行測》言語理解:寓言故事題作答技巧。更多招考資訊,備考干貨,備考資料,輔導課程,時政資料,歡迎關注金標尺教育。
在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中的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片段閱讀是一個常規(guī)的考查大類,而故事寓言題作為片段閱讀的子類別,與意圖推斷題有相似之處,但是故事寓言題的文段通常由一個簡短的故事或一則簡短的寓言構成。這些故事或寓言往往蘊含著深層的寓意或道德教訓,考生需要透過文字表面,挖掘其內在的含義。盡管這類題目在考試中的出現頻次不是非常高,但它們對于測試考生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考生應當對這類題目投入相應的注意力和準備。
故事寓言題的一般問法為:
1.這段文字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2.這個文段意在告訴人們?
3.這段文字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那么,通過題干判定題目考察的是故事寓言之后,我們應該怎樣去分析故事寓言背后的道理呢?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以下兩種分析方式:
1.提取關鍵信息:找故事或寓言中能揭示作者意圖的關鍵詞語、句子等,這是適用于所有故事寓言題的方式。
【例1】維特根斯坦是劍橋大學著名哲學家穆爾的學生。有一天,哲學家羅素問穆爾:“你最好的學生是誰?”穆爾毫不猶豫地說:“維特根斯坦。”“為什么?”“因為在所有學生中,只有他聽課時總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總有問不完的問題。”后來,維特根斯坦的名氣超過了羅素。有人問:“羅素為什么會落伍?”維特根斯坦說:“他沒有問題了。”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懷疑和提問總是成功的秘訣
B.好奇心是研究的內在動力
C.得到賞識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D.發(fā)現問題是不斷進步的前提
【答案】D。
【點撥】本題故事主人翁有三個:穆爾、維特根斯坦與羅素,主要圍繞“問題”在論述,強調的是一直問問題會進步,沒有問題就會落后。因此抓住關鍵詞“問題”,直接排除掉缺少主題詞的B、C兩項。再對比A、D兩項發(fā)現,A項“懷疑”“成功的秘訣”均無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且“總是”表述過于絕對,排除A項。D項“進步”與文段中的“落伍”相對應,符合文意,當選。故本題答案為D項。
2.進行對比分析:當故事寓言中出現兩種情況的對比時,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可以更容易地捕捉到作者想要強調的觀點或教訓。
【例2】法國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筆下有這樣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風呼呼地刮,想讓凜冽的狂風刮走人們身上的衣服,結果行人為抵御寒冷侵襲,把大衣裹得更緊。南風徐徐吹動,溫暖和煦,行人覺得很暖和,便解開紐扣,脫掉了大衣,南風獲勝。
這個寓言意在告訴人們( )。
A.方法得當柔可克剛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答案】A。
【點撥】本題寓言中將北風與南風進行比較,指出南風通過柔和的手段成功吹掉了行人身上的大衣,而北風通過剛硬的手段卻起了反效果,通過二者的對比可知,作者強調的是方法得當,柔可勝剛的道理,對應A項。
通過這些方式,相信考生可以更加精準地把握故事寓言背后的道理,進而提高答題的準確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