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衛(wèi)輝市民李先生反映,當地一處荒坡野地里,有人修建了一個小廣場,安裝了8套健身器材。“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是怎么審批的?是不是浪費錢?”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隨著鄉(xiāng)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推進,健身器材在廣大農村地區(qū)逐步普及,成為最便捷、成本最低的鍛煉方式之一,深受農民群眾的喜愛。顯然,健身器材安裝在荒山上,背離了方便群眾的宗旨,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做法,不僅浪費了資源和資金,更損害了政府形象。
首先,關于健身器材的利用率問題,由于荒山環(huán)境偏遠,周圍人煙稀少,這些健身器材很可能成為閑置的擺設,導致投資被浪費。其次,管理和維護的難度較大,荒山上的器材長期暴露在惡劣環(huán)境中,容易受損且存在安全隱患。此外,健身器材的選址被群眾質疑,有形式主義的嫌疑,說明忽視了項目的實際需求和效果。因此,農村健身器材的建設必須充分考慮群眾的實際需求和習慣。
一方面,有關部門應加大對鄉(xiāng)村健身器材的投入和維護力度,確保農民群眾能夠長期、放心地使用這些器材。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長效管護制度,讓管理形成閉環(huán)、監(jiān)督不留死角,確保健身器材和場地得到妥善管理。同時,還要加強宣傳和教育,積極引導農村居民提升健身意識,提高對健身器材的愛護意識和使用技能。此外,健身器材“荒野生存”的案例也給基層工作提供警示。為群眾辦事,要先給群眾說清楚,聽一聽大家的意見,千萬不要繞著群眾走,自說自話,“拍腦袋”決定。決策要從實際出發(fā),以群眾需求為標準,不要擺“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這樣不僅勞民傷財還會被群眾戳脊梁骨。
別讓鄉(xiāng)村健身器材淪為“棄材”,這不僅是落實全民健身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對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有力支持。讓我們共同努力,為農村群眾開展體育鍛煉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讓更多人想健身、愿健身、能健身!